回收项目分类 | 回收知识 您好,欢迎访问深圳市辰丰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官方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20年专注再生资源回收 专业回收,价高同行!
全国咨询热线:13717102535
您的位置: 首页>回收知识>行业新闻
回收知识

联系我们contact us

深圳市辰丰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园岭街道华林社区八卦三路八卦岭工业区431栋103
联系人:吴生
电话:13717102535
手机:13717102535

行业新闻

中美双方提高关税对回收行业有什么影响?

时间:2025-04-09 22:54:06 来源:本站 点击:110次

    北京时间2025年4月9日一则重磅消息发布,我国国务院发布公告,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近年来中美关税壁垒的不断加高,让这条国际产业链开始震颤。从09年开始我国已经是制造业大国,在以美元为国际货币的时代历程中,我国从世界工厂蜕变成为自主研发生产的超级大国,随着人民币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美对我国的野心也昭之若揭,才有现在的关税之战。那么关税的提高对回收行业有什么冲击呢?


一、原材料成本激增与价格传导

首先中美互相加征关税最直接的影响是抬高了回收行业的原料进出口成本,以废金属为例,中国曾是美国废钢、废铝的最大买家,但关税增长让许多贸易商被迫转向东南亚市场。10年开始我国加大了国际上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渠道,使我们的外贸走向世界。

美国废品回收协会(ISRI)数据显示,2018年后对华废金属出口量下降近40%,而同期越南、马来西亚的进口量增长超过200%。这种转移并非无缝衔接——新兴市场的加工能力有限,导致美国本土废品积压,价格暴跌。

成本压力沿着产业链逐级传导。中国再生资源企业不得不以更高价格采购国内或非美进口废料,最终反映在成品报价上。以再生塑料颗粒为例,华东地区厂商的出厂价在关税加征后两年内上涨了15%-20%,部分中小型企业因无法转嫁成本而倒闭。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价格波动削弱了再生材料的市场竞争力。当原生塑料与再生塑料的价差缩小至10%以内,许多下游制造商重新转向了化石原料。

这一现象引发了行业对“绿色溢价”的讨论。欧洲回收商协会(EuRIC)指出,全球回收产业需要政策干预来抵消关税扭曲,例如对使用再生材料的企业减免增值税。而在缺乏这类机制的市场,回收行业的成本敏感性问题将持续放大。

8caf90d6b167456004b63a6fdc2bf57d_副本.jpg


二、全球废品贸易链的重构

关税壁垒加速了废品国际贸易格局的裂变。中国“国门利剑”政策与关税叠加,彻底改变了“西方出口—亚洲加工”的传统模式。美国废纸出口商协会(AF&PA)报告显示,2019年美国对印度废纸出口量首次超过中国,而泰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废塑料中转站。这种重构并非简单的目的地替换——新兴市场往往缺乏成熟的分类和监管体系,导致全球废品质量整体下滑。

贸易流转向也暴露了回收行业的基建短板。越南海防港一度因堆积如山的废金属集装箱陷入瘫痪,当地政府紧急出台进口配额限制。这种不可预测的政策变动让国际回收商不得不承担更高的风险溢价。部分企业开始尝试“近岸化”策略,如美国废钢巨头CMC在墨西哥投建分拣中心,以规避对华关税。但这种区域性供应链的重构需要巨额资本投入,中小型回收商几乎被排除在游戏之外。

更隐蔽的影响在于标准分化。中国自2018年起执行的“禁废令”将废品杂质率标准提高到0.5%,而东南亚国家普遍接受3%-5%的杂质比例。这种差异导致高品质废品流向中国需要额外分拣成本,而低质废料则在监管薄弱地区形成“污染转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警告,这种“逐底竞争”可能抵消全球循环经济的环保效益。


三、技术升级与产业链垂直整合

外部压力正在倒逼回收行业的技术革命。中国大型再生企业如葛洲坝环嘉,近三年在自动分拣设备上的投资增长了300%。红外光谱分选、人工智能杂质识别等技术的应用,将废金属回收率从82%提升至91%。这种升级不仅为了应对严苛的进口标准,更旨在降低对进口废料的依赖——通过提升国内回收体系的效率,部分抵消关税造成的原料缺口。

产业链纵向整合成为头部企业的共同选择。美国上市公司Schnitzer Steel不再满足于废钢贸易,而是收购了多家炼钢厂,将业务延伸至再生钢材制造。这种模式能更好地消化关税成本,同时捕获下游附加值。咨询公司麦肯锡的研究表明,垂直整合企业的利润率比传统回收商高出4-7个百分点,但初始投资门槛也构筑了新的行业壁垒。

技术创新也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芬兰公司Circulate Capital通过区块链追踪废塑料流向,为符合标准的回收商提供关税补贴。这类解决方案试图在贸易保护主义框架下重建跨境信任,但其规模化仍依赖国际政策协调。可以预见,未来回收行业的竞争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技术储备而非单纯的贸易渠道。

downloaded-image_副本.jpg



四、政策博弈与行业长期韧性

关税战背后的政治逻辑正在重塑回收行业的政策环境。美国商务部2022年将废锂离子电池列为“关键战略物资”,对其出口实施许可证管制。这类措施表面上针对国家安全,实则变相限制了再生资源的跨境流动。中国则通过《再生原料标准体系》强化话语权,将国际标准制定转化为新的博弈筹码。在这种背景下,回收企业不得不将地缘政治风险纳入战略规划。

区域性贸易协定成为破局关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间的再生铜关税已降至0,这促使日本住友商事将废电线拆解厂从美国迁至泰国。这类协定创造了“关税洼地”,推动回收产业向协定区内集聚。但碎片化的贸易规则也增加了管理复杂度,跨国企业需要组建专门的贸易合规团队。

长期来看,回收行业的韧性在于本地化循环体系的构建。欧盟《循环经济行动计划》要求2030年包装材料再生利用率达65%,这种内生性需求减弱了对外部原料的依赖。波士顿咨询集团(BCG)预测,随着全球碳定价普及,再生材料的环保属性将逐渐抵消关税劣势。那些提前布局社区回收网络、建立稳定废品来源的企业,将在变局中获得更大主动权。

结语

当中美关税从经济工具延伸为战略武器,回收行业这座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测试。从原料成本波动到贸易路线重构,从技术军备竞赛到政策套利游戏,每个环节都在重新定义资源的全球流动逻辑。但危机中始终孕育着转型的契机——当企业被迫跳出舒适区,反而可能催生更高效的回收模式、更紧密的区域协作,以及更彻底的技术革新。最终,这场关税博弈或许会证明:真正的循环经济,必须建立在多元供给、本地消化和技术领先的三角支柱之上。在贸易保护主义与气候变化双重挑战下,回收行业的价值不再只是处理废弃物,而是成为资源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3717102535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手机号码

13717102535

二维码
线